谁都逃不过的“职业倦怠”,到底该如何应对?
哪里贵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格,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国货品牌很难的……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近期,因为直播带货怒怼网友的一番言论,知名美妆博主李佳琦的相关词条屡上热搜。
舆情的不断煎烤,粉丝的不断取关,真金的不断损失,让李佳琦遭遇爆红以来的最大塌房。
看过原视频的人更能体会到当时的崩溃瞬间,表情是非常不耐烦、有情绪的,近乎发泄一般,口不择言将怒火输出。
直播已经不是一件让他开心的事,但生活的惯性让他继续播下去,现在的状态呈现出一种深深的疲惫感,肉眼可见的“我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倦乏,他用看似傲慢的态度来掩饰他内心的疲惫和无助。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劳,更是精神上的疲惫,这种状态被形象地称为“职业倦怠”。
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年龄、身份或背景,都可能在职业生涯中体验到它。
“李佳琦职业倦怠”的话题引人关注,他的倦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长时间的直播拉时长带来的身体上的疲惫,让人提不起劲儿。
是流程化的工作内容,程式化的套路,带来的疲于应对。
是一年赚18亿后,对钱的感受越来越模糊,带来的目标感缺失。
是“我都财富自由了,还要被迫打工”带来的委屈和不甘。
不管是不是他为自己找借口做公关,至少说明了一件事:职业倦怠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而严重的问题。
如何以更好的姿态面对职业倦怠,重新找回工作的激情和动力,这便是当代职场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数据研究表明,六个主要因素导致职业倦怠:
数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等带来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平台作为新的组织形式,被逐渐应用于产业经济与商业领域之中。
在就业观念、市场用工形态、新经济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催生了大量的平台灵活就业者。
逃离工位或许是个办法,很多年轻人也在做出不同的尝试,试图打破职场倦怠的僵局。
一部分人发展副业,试图在工作之外用爱好赚钱;也有人不再盲目追求稳定,成为数字游民,探索现代工作的新可能。
对于个人而言,共享经济平台拥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免空档期,赋予自身选择工作的权利,达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