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印发《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
三部门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
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3月13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发债要求及资金使用主体:申请发行专项债券的土地储备项目须纳入土地储备计划,并在全民所有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对应的标识码。各地应优先将处置存量闲置土地清单中的地块纳入土地储备计划。用于土地储备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只能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封闭管理。二是完善专项债券申报审核流程: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谋划土地储备项目,优先选择成熟度高、操作性强、预期效益显著、风险低的项目。对非“自审自发”试点地区,各地要按照国办发52号文要求,做好常态化项目储备,并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对用于土地储备的专项债券项目进行审核把关。三是做好资金和收益的综合平衡:专项债券资金可在同一土地储备项目内不同地块之间调剂使用,但以单个土地储备项目为单位,确保项目融资收益平衡。
结合本政策,建议各地如下谋划土储项目:一、差异化施策:针对土地高库存城市可优先支持土地功能转型项目,通过规划调整提升土地价值;二、强化政策协同:探索专项债与其他金融工具联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缓解财政压力;三、完善配套细则:针对土地权属争议、抵押查封等问题,制定标准化处置流程,降低执行风险。具体操作过程中优先将处置存量闲置土地清单中的地块纳入土地储备计划,像企业无力开发、已供应未动工的房地产用地等,注意2024年11月7日之后供应的土地不列入存量闲置土地范围。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3399.htm
3月14日,财政部印发《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明确如下内容:一是资金支持范围:专项资金支持清洁能源重点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示范、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及能力建设、清洁能源公共平台建设和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关于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事项。二是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专项资金,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相关配套文件,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并及时拨付资金。三是实施期限与延续:专项资金实施期限为2025-2029年,到期后按照规定程序申请延续。四是资金分配:专项资金分配结合清洁能源相关工作性质、目标、投资成本以及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因素,可以采用竞争性分配、以奖代补和据实结算等方式。
建议各地可重点谋划以下项目:一是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采项目,聚焦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规模化开发,优先支持取暖季增量开采,强化技术升级和数字化管理,提升开采效率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二是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示范项目,重点攻关氢能储运、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光热发电储热等领域,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三是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项目,布局集中式光伏电站、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地热能供暖等项目,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优化能源结构,配套建设智能化电网消纳体系。四是清洁能源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技术研发中试基地、大数据监测平台,强化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服务能力。五是多能互补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开展“风光储氢”一体化、源网荷储协同等综合供能系统建设,探索跨领域能源协同利用模式。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3509.htm
3月8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了6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包括积极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加快5G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等内容。二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包括深化“数商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新业态,开展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等内容。三是建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按需推进农村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等内容。四是深化数字惠农便民服务,包括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信息服务体系,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内容。五是打造智慧乡村治理体系,包括推进涉农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等内容。六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包括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有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内容。
可围绕政策中的重点任务谋划项目。在智慧农业方面,建设5G智慧农机示范农场,引入5G技术和智能农机设备,实现精准播种、施肥、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针对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乡村旅游数字化升级项目,利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乡村旅游体验场景,同时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推进农村5G基站和千兆光网覆盖工程,改善农村网络条件,为智慧农业和乡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撑。智慧乡村治理领域,搭建涉农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各类涉农数据,提高乡村治理决策的科学性,还能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3/content_7011866.htm
3月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主要提出:国家储备林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地方林草主管部门指导建设主体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库在线管理平台中填报入库材料,逐级报送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审查,主要审查建设目标合理性、建设用地合规性、营造林措施科学性、林权流转和收储规范性、项目投资和收益可行性等。审查通过的项目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库备案,作为申请中央资金、金融贷款的储备项目。
各地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谋划储备林项目,聚焦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区域,优先选择立地条件良好的宜林荒山、低效林地块,严格避开自然保护地、耕地等禁建区域。同时以地级市为单元,整合区域林业资源,谋划项目。项目可优先选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如银杏、楠木)及防火树种,并配套完善林区道路、防火设施等基础设施。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3513.htm
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主要举措包括:一是构建七大区域医疗服务协同中心(影像、心电、检验、病理、远程会诊、消毒供应、急救),通过标准化信息系统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二是推进电子健康卡、“互联网+诊疗”、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10项便民惠民服务,优化就医流程;三是建立检验结果互认、合理用药审核、医保协同等医疗管理系统,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四是整合慢性病、妇幼保健、疫苗接种等28项公共卫生服务,构建医防融合体系;五是打造基层综合管理平台,涵盖人财物统一管理、绩效评价、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医共体运营数字化;六是采用省市统筹云部署模式,强化信创标准、系统协同及数据安全保障,确保业务连续性和信息安全。通过“五个协同+一个平台”的架构,推动县域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同质化和管理精细化。
各地需全面梳理县域医疗资源分布、信息化现状及机构协作痛点,制定医共体信息化方案,优先部署影像/心电/检验三大协同中心,推进“互联网+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等便民系统。同时,选择2-3个典型乡镇开展“全业务上线+全流程测试”试点工作,迭代完善系统功能后全域推广。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3125.htm
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标准体系更加健全,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长板”技术装备形成国内主导、国外走出去的优势格局,构建较为完备的环保装备供给体系。主要举措包括推动关键环保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如创建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环保装备中试平台等;还包括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如推动污染物治理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型,提升传统环保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等举措。
依据该政策,可谋划以下建设项目:一是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围绕高盐废水处理、干式烟气净化等关键技术,联合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建设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攻克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二是产业升级转型项目,支持企业研发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装备,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是智能化改造建设项目,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环保机器人、智能化治理装备等,提升传统环保装备的“三化”水平。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3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