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
绿色主权债券支持绿色发展,物流数据开放促进降本增效

2025年02月26日       点击:  222  次


一周新政速览2025.2.15-2.21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

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

生态环境部等十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



01物流数据方面

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主要举措如下:一是选取合肥、海口等16个东中西部典型区域且兼顾超特大型的城市作为试点。二是明确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探索其市场化运营模式;促进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应用,打破信息共享瓶颈;开展国际物流数据综合服务,推动国际物流降本增效;实现国家物流枢纽间数据互联共享,发挥规模效应。

建议试点地区结合自身情况,在如下不同领域展开工作:在多式联运领域,与当地物流枢纽运营主体合作,整合各方数据,开发基于“一单制”“一箱制”的一站式服务应用,提高运输效率。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方面,选取本地典型企业,开发数据共享接口,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实时共享,优化供应链流程。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3851.htm


02新型储能制造业方面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主要举措如下:一是实施技术创新行动,发展多元化本体技术,突破集成调控和全生命周期安全技术。二是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科学布局产业,优化供需,保障资源,培育优质企业。三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坚持绿色低碳,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四是拓展示范应用场景,推进电源和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应用。五是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标准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平台建设。六是提升贸易投资合作,巩固出口优势,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七是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规范行业秩序,加快人才引育。

基于本政策,项目谋划可从以下方向着手:一是技术创新项目,聚焦钠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本体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与智能化水平。二是产业协同项目,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建设储能产业集群,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稳定产业链。同时,布局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保障原材料供应。三是应用拓展项目,在新能源电站集中区域开展共享储能项目,为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用户侧提供定制化储能解决方案,推动“光伏+储能”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应用。四是产业生态项目,参与新型储能标准制定,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检测认证平台,提升行业话语权与产品质量。通过这些项目,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4135.htm


03遗址保护方面

2月18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的通知》,主要举措如下:一是推进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全覆盖,评估现行规划,对超期或临近期限的规划进行评估,依结果决定是否延期或修编;分类编制规划,未编制的尽快完成,不同情况的大遗址采取不同编制方式。二是做好文物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分类确定土地用途,加强规划间的协同与信息共享。三是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农村发展,排查永久基本农田对大遗址的影响并分类处置,将大遗址相关范围纳入监测平台;支持相关村庄发展,打造“和美乡村”。四是强化用地保障,市县定期梳理用地需求,地方保障指标,不足的在省级范围统筹。

建议各地排查大遗址保护规划情况,对未编制规划的,督促市县明确任务与时间节点,尽快完成。相关部门定期梳理大遗址用地需求,地方积极保障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若指标不足,及时在省级范围内统筹。对于列入重要大遗址清单的项目,按规定申请国家层面支持,确保用地无忧。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4201.htm


04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

2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主要举措如下:一是优化行业管理,国家及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推动多场景融合,规范开发秩序;二是规范备案管理,明确备案机关、主体、流程及信息要求,实行“谁投资、谁备案”,项目需按备案信息建设;三是强化建设管理,确保选址合法、手续齐全,项目符合相关规划与安全标准,建设主体具备资质;四是保障电网接入,电网企业制定差异化接入制度,提供“一站式”服务,不得违规操作;五是加强运行管理,明确投资主体安全责任,鼓励参与调度,规范运维、交易与信息监测,支持改造升级。

首先,依据政策明确的四种项目类型,精准定位。如考虑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屋顶资源丰富的特点,选择在厂房、公共机构建筑开展项目,利用其规模优势获取收益。其次,合理规划上网模式,大型工商业项目若位于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可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参与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一般工商业项目则根据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确定的自发自用电量比例要求,灵活选择。再者,重视项目备案环节,严格按“谁投资、谁备案”原则执行,如实提供备案信息,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满足条件可合并备案。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4206.htm


05优化消费环境方面

2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主要举措如下:一是实施消费供给提质行动,提升实物消费质量、改善服务消费品质并创造更多消费场景;二是实施消费秩序优化行动,严守消费安全底线、整治市场交易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并完善综合治理机制;三是实施消费维权提效行动,强化消费纠纷源头解决、行政调解、司法保护,创新多元化解方式;四是实施消费环境共治行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行业自律、加强消协组织建设、强化社会监督引导;五是实施消费环境引领行动,突出创新引领、注重标杆带动、鼓励区域先行、深化国际合作。

建议各地从如下负面谋划项目:比如在实物消费领域,打造老字号创新孵化中心,推动其国潮化转型;于服务消费方面,搭建家政服务标准化示范平台,提升服务品质。同时,建设数字消费体验园区,融合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打造消费供给升级项目。也可开发消费安全智慧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监测食品、特种设备等,谋划安全消费秩序监管项目。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4441.htm


06稳外资方面

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一是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包括扩大多领域开放试点、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优化服务业试点示范等;二是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如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支持外资企业再投资、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等;三是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四是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建立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体系,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人员和贸易便利化。

结合政策,有条件地区可扩大开放领域,围绕电信、医疗等开放试点,谋划建设外资参与的专科医院、在线教育平台等项目。利用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契机,吸引外资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同时在开放平台建设上,国家级开发区可谋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借助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探索建设国际数字贸易港项目,提升开放平台吸引力,推动外资项目落地。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4410.htm


07绿色债券方面

2月20日,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财政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投入机制、加强资金管理等措施支持绿色发展,近五年每年投入5000-6500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明确募集资金用途,全部用于中央财政预算中合格绿色支出,涵盖多种绿色项目类别。二是规范项目评估及筛选,由财政部定期评估遴选绿色支出清单,确定资金投向,并在债券存续期审查。三是统一管理募集资金,记录使用分配情况,确保用于绿色领域,且明确分配时限和比例。四是加强信息披露,在债券存续期内每年发布年度信息披露。五是开展外部审核评估,聘请专业机构对框架进行评估并出具意见报告,同时为年度信息披露出具外部认证报告

建议各地项目谋划时需严格对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确保符合要求,同时精准预估项目的环境效益,以满足信息披露和审核评估标准,提高项目与债券资金的适配性。比如在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领域,结合农村环境整治需求,谋划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申请债券资金用于建设处理设施和管网铺设,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2/content_7004676.htm


08美丽中国建设方面

2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十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举措如下:一是打造创新环境,构建统筹协调的政策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实施提升行动,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布局与支持,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集成示范,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与两链融合,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科普。三是落实保障措施,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协调推进,强化资金支持,鼓励多元投入,推动金融资源流入;加强开放合作,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开展“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科技合作

基于该政策,可谋划如下项目:一是“生态环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项目”,由生态环境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新污染物治理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二是“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依托现有资源,吸引高水平团队和高科技企业入驻,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推动生态环境新技术产业化。

政策链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4695.htm


QQ在线咨询
0551-65129999